公元1730年,清朝翰林官徐骏在给雍正帝上奏的文书中,不慎将“陛下”的“陛”字错写成了“狴”字。雍正帝看到后震怒,立即下令将徐骏革职。随后的调查中,又有小人举报徐骏在诗集中的某些诗句,如“明月有情远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等,暗含反清复明的意思。最终,经过刑部审讯,徐骏被以影射皇室罪处斩。
这一字之差,竟引发如此严重的后果,究其根本,正是当时帝王集权的统治制度,催生了这样的“文字冤狱”。朝廷命官尚且因一字之差命丧黄泉,普通百姓在当时的社会中,难逃其祸。
宋朝也曾发生过类似的故事。有一位姓赵的员外,年老得子,正享受着难得的天伦之乐。然而,因一副“不小心”的对联,他差点招致杀身之祸,幸好一位穷书生及时指点,才避免了这一灾难。那么,这副对联到底写了什么,竟然让赵员外差点丧命?而这位识破问题的穷书生又是谁呢?
展开剩余84%这个穷书生,就是后来的宋朝三度宰相——吕蒙正。当时,吕蒙正不过是一个贫困潦倒的书生,正巧与赵员外结缘。吕蒙正出身并非贫寒,父亲吕龟图曾任起居郎,母亲刘氏更是莱州名门望族的后代,吕家在当时的社会中属于中等偏上的家庭。但命运多舛,吕蒙正因为父亲信任妾室谗言,被母亲一同赶出家门,从此生活贫困。
据史书记载,吕蒙正曾有一年的除夕,寒风刺骨,他裹着破草席蜷缩在透风的茅草屋里,身旁是几块冷硬的残羹。年关将至,他无奈挥笔写下了上联:“烂席挡风,满碟残肴除旧岁。”第二天,他又写下了下联:“破衣蔽体,大煲冷饭贺新年”。短短的22个字,描绘出他孤苦无依的生活状态。那段时光对吕蒙正来说,是苦涩且漫长的,但他从未怨天尤人。
在高考状元之前,吕蒙正的生活充满了艰辛和困苦。后来他写下的《破窑赋》生动地描绘了他的艰难岁月:“白天寄住在僧院,晚上回寒窑洞睡觉,衣服难遮体,薄粥难充饥,僧人厌恶我,其他人也看不起我。”这些字句,满是心酸,但吕蒙正却坦然接受,认为这一切不过是命运的捉弄。
吕蒙正始终保持着一种乐观心态,这也使他在困境中不抱怨、不记恨,反而愈加坚定了他的志向。公元983年,吕蒙正因其才学被提拔为参政知事,从地方调入朝廷。刚进入朝廷时,他因资历浅薄、出身低微,曾遭到一些大臣的轻视。有一次,他刚上朝,就有一位大臣指着他冷笑,嘲讽他资历浅薄,不配参政。
然而,吕蒙正并未恼怒,而是装作未听见,迅速走过对方身边。同行的官员愤而欲上前与那位大臣理论,但吕蒙正却拦住了他们,轻声说:“一旦知道对方的名字,今天的事就永远难忘,浪费时间和精力是没有必要的。”看吕蒙正如此宽容大度,那些官员也不再说什么,反而暗暗佩服他的雅量。《宋史·吕蒙正传》评价他为“质厚宽简”,意思是他性格仁厚,待人宽容,简朴且稳重。
吕蒙正曾有一位同窗,名叫温仲舒,两人同时考中进士,一同在朝为官。与吕蒙正不同,温仲舒性格急躁,屡次犯错,最终被朝廷贬职多年。在此期间,吕蒙正多次向宋太宗举荐温仲舒,最终使他重返官场。让人意外的是,温仲舒不但没有感激吕蒙正的帮助,反而在人前到处贬低他。此事最终传到了宋太宗耳中。
当吕蒙正再次在宋太宗面前称赞温仲舒时,宋太宗有些疑惑,便问吕蒙正:“你为何称赞一个背后贬低你的人?”吕蒙正笑了笑回答道:“我在这个位置上,主要是为国家挑选人才,别人如何评价我,是另一回事。”这一回答让宋太宗更加肯定了吕蒙正的宽容和胸怀,也为他今后的仕途铺平了道路。
那么,吕蒙正如何与赵员外发生关系呢?又是如何巧妙化解了一副对联的“杀身之祸”呢?公元975年,在赵员外的宅子里,文人墨客云集,正在热烈地讨论对联的创作。这时,赵员外请求大家为他题一副对联,表示庆祝他喜得贵子。写对联的男子是当朝工部侍郎的儿子倪兴官,他写下了“子当承父业”和“臣必报君恩”两句。表面上看,这副对联似乎没什么不妥,但吕蒙正从旁边走过时,却不禁冷哼一声,嘲笑道:“这样写对联,贴在门上,怕是会被别人笑话。”一旁的人都愣住了,随即倪兴官愤怒回击:“你一个穷书生,有什么资格评价我?”
然而,吕蒙正并没有动怒,他朗声道:“举目纷纷笑我穷,我穷不与别人同。腰间拔出龙泉剑,斩断穷根永不穷。”倪兴官大怒,威胁吕蒙正:“如果你觉得我写得不好,倒是说说看哪里不好。”吕蒙正淡然一笑,直接指出:“这副对联颠倒了人伦,儿子在父亲前面,臣子在君主前面,这样写将来会招来灾祸。”赵员外听后大惊,立即恍然大悟,连忙请吕蒙正重写。
吕蒙正轻描淡写地说:“只需要调整几个字的位置,改成‘君恩臣必报,子当承父业’就行了。”经过这次巧妙的改动,赵员外十分感激吕蒙正,决定将女儿黛菊许配给他。于是,吕蒙正与赵员外的女儿黛菊结为夫妻,婚后的两人感情和谐,吕蒙正在黛菊的帮助下顺利进入科举,最终高中状元,步入仕途。
吕蒙正的节俭和直言敢谏使他在朝廷中赢得了尊重。在担任宰相后,吕蒙正依旧保持了简朴的生活方式。例如,有一次有人送给他一枚精美的铜镜,称其能照得200里之外,吕蒙正淡然回应:“我的脸只有盘子那么大,哪用得着照两百里?”这类节俭之举,展示了他为官清廉的一面。
最终,吕蒙正因其忠诚、清廉和智慧成为宋朝名宰相,历三次登上宰相之位。他的执政风格,直言敢谏、身先士卒,成为后代官员的楷模,值得大家学习。
发布于:天津市通盈配资-炒股杠杆实盘-线上配资网址-我要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