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er Hornet)
F/A—18E/F是美国麦克唐纳·道格拉斯公司(现并入波音飞机公司)在F/A—18C/D飞机基础上发展舰载战斗/攻击机,E型为单座型,F为双座型。1991年美国国防部取消了隐身舰载攻击机A—12计划,为满足海军替换60年代A—6的迫切需要,以及填补下一代攻击机A/F—X服役之前的空白,1992年美海军选中了麦克唐纳?道格拉斯公司的F/A—18E/F作为过渡机种。与F/A—18C/D相比,F/A—18E/F加长了机身和翼展,增加了机翼和水平尾翼的面积,增加了载油量和武器,加大了航程。该机的动力装置更新为2台通用电气公司的F414—GE—400涡扇发动机,单台加力推力可达97.9干牛。该机的机载电子设备90%以上与F/A—18C/D兼容,装备了休斯公司的AN/APG—73多功能数字式空对空和空对地雷达,升级了座舱显示设备等。该机所用材料与C/D型基本相同,但采用很多隐身技术。该机原型机于1995年11月29日首飞,1998年开始生产型的总装,2001年投入使用。
武器装备 11个外挂点,可以携带美国海军的全部进攻和防御武器。
尺寸数据
机长18.31米
展开剩余92%机高4.88米
翼展(含翼尖导弹)13.62米,(折叠机翼)9.32米
机翼面积46.45平方米
展弦比4.0
重量数据
空重(设计目标)13387千克
最大内部燃油6531千克
最大外部燃油4436千克
最大外挂载荷8051千克
起飞重量(攻击任务)29937千克
性能数据
最大平飞速度M1.8
最大速度(中等推力)M1.0
实用升限15240米
空中巡逻时间(带6枚中距导弹,3个1818升副油箱,距航空母舰278千米)2小时15分
来源:中国科普博览
原标题:F/A—18E/F“超黄蜂”舰载战斗/攻击机(Super Hornet)
链接:http://www.kepu.net.cn/vmuseum/beyond/aviation/plane/pla107.html
篇2
[科普中国]-飞向中东的“超级大黄蜂”F/A-18E/F战机上传时间:2021-12-31
科普中国军事科技
原创
作者:孙武
制作:光明网军事科技前沿
出品:科普中国
纵观世界上各型号的第三代战机,F/A-18E/F“超级大黄蜂”(Super Hornets)战斗机可以说特点鲜明——超常规的机动能力、突出的低空突防能力、强大的短距起降性能,这让它在现役战斗机中做到了首屈一指。不仅如此,数十年的部署和实战经历,让它真正达到了平台的稳定与成熟。作为攻击战斗机的它,究竟是什么可以引起全球数个国家的青睐,从而自美洲、欧洲到各大洋,乃至最近的中东地区,飞遍全球呢?
作为舰载机的F/A-18E/F“超级大黄蜂”是三代机的佼佼者
美国国防安全合作局(DSCA)网站近日公布了一个超级军售大单,而主角便是“超级大黄蜂”。美国政府已批准向科威特出售40架波音公司制造的F/A-18E/F“超级大黄蜂”(Super Hornets)战斗机,合同价值高达101亿美元。面对“不差钱”的中东国家,不采购一款未来的四代战机而采购已服役许久的三代战机,一定有它的过人之处。
看过汤姆克鲁斯电影《壮志凌云》的科技爱好者都知道,在80年代,美国海军的 F-14“雄猫”和 A-6E“入侵者”是主力海军战机。而随着时间的推进,它们难免进入老化周期,快耗尽使用寿命。美国海军原计划采用 F-22“猛禽”的海军型取代 F-14,使用 A-12 取代 A-6E。这两种隐形飞机项目在技术上非常先进,但也极其昂贵,并且需要漫长的研发才能服役。因此国防部命令美国海军和空军考虑采购 F/A-18“大黄蜂”的发展型作为 F-22 和 A-12 服役前的过渡机型。该机型就是“大黄蜂”2000,于1987年正式立项。这样,“超级大黄蜂”的前身横空出世。
“超级大黄蜂”与“大黄蜂”平台化升级为三代机发展指明方向
“大黄蜂”2000为未来的“超级大黄蜂”铺平了道路,它重要设计目标之一就是将“大黄蜂”的航程提高40%,而航程被认为是“大黄蜂”最主要缺陷。另外,该机还改进“大黄蜂”在载荷和带弹反舰能力上的不足之处,同时还要成为能够兼容不断出现的新技术的新平台。为大幅增加航程,飞机必须增加内部载油量,为此延长了机身,“超级大黄蜂”F/A-18E/F机长比F/A-18C/D增加了86.36 厘米。机翼按比例放大了25%,翼展增加了1.3米,翼面积增加 9.29 平方米。翼展的增加使内翼段下方空间增大,可安排三个挂架。新机翼取消了翼尖扭转以及弯度变化,在设计上强调重载。“超级大黄蜂”F/A-18E/F进一步加大了边条尺寸,边缘为尖拱形而不是“大黄蜂”的S形,取消了边条翼刀,机翼上增加了锯齿——放大的机翼为F/A-18E/F提供了额外的升力,降低了飞机的进场速度。
通过加大机翼和延长机身,变大的“超级大黄蜂”多装了1,360千克燃油,比经典“大黄蜂”的机内载油多了整整三成。同时,用于舰队防空的“超级大黄蜂”可挂载4枚 AMRAAM导弹、2枚AIM-9导弹和副油箱,在距离航母740公里的战区可滞空71分钟,而电影中叱咤风云的F-14D战机则只能滞空58分钟。“超级大黄蜂”多出的两个翼下挂架使其载弹量提升至8吨。
“超级大黄蜂”装备了硕大的 1,249 升标准副油箱
在一系列的升级之后,“超级大黄蜂”F/A-18E/F战机实现了各项指标的均衡,作为典型的第三代战机,它不仅成功俘获了中东国家的芳心,更为军事装备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在未来F-35逐步服役后,“超级大黄蜂”F/A-18E/F战机也将面临自己服役寿命的终点,不论如何,这款成功的战机将一直被人们铭记。
来源:科普中国军事科技
原标题:[科普中国]-飞向中东的“超级大黄蜂”F/A-18E/F战机
链接:https://www.kepuchina.cn/article/articleinfo?business_type=100&classify=0&ar_id=131130
篇3
[科普中国]-载弹量惊人的“超级大黄蜂”F/A-18E/F舰载攻击/战斗机上传时间:2021-12-31
科普中国军事科技
原创
出品:科普中国
策划:肖春芳
制作:中新起乐军情观察室
监制:光明网科普事业部
在设定上,F/A-18是一架双发动机双垂直尾翼构造,中等翼展与后掠角度,多用途的超音速战术战机。到目前为止,美军的F/A-18一共发展出六种不同的衍生版本,分别是单座的F/A-18A与18C,及双座的F/A-18B与18D。至于最新锐的F/A-18E/F虽然仍列在黄蜂家族里面,但实际上几乎可以被视为是一种历经重大修改升级过后的新机种。军方给予F/A-18E/F“超级大黄蜂(SuperHornet)”的代号以便与原本的版本区隔。
F/A-18E/F是目前美国海军与海军陆战队最主要的空优与对地攻击用机种。相对于单座的A、C型,双座的B、D型机种主要是利用更改航电系统的装设位置与稍微减少油箱容量(约6%)来达成,B型机的主要用途是为了训练使用。但比起一般的教练机,双座的F/A-18仍然拥有完整的作战能力。至于D型则常被实际用来进行作战任务,担任一些像是战术空中管制、前线空中管制或是战术侦察任务之类,需要较多人力分工的特殊任务。
F/A-18原本的发展目的是因为美国海军需要一款价格较低、轻型的多用途战机,以便与当时舰队主力的空优战机、价格高昂且大型的F-14作高低搭配。最新改良型的F/A-18E/F是美国海军航空队主力的对地与空优任务的机种。
来源:科普中国军事科技
原标题:[科普中国]-载弹量惊人的“超级大黄蜂”F/A-18E/F舰载攻击/战斗机
链接:https://www.kepuchina.cn/article/articleinfo?business_type=100&classify=0&ar_id=128698
篇4
美“超级大黄蜂”推出新战术配置孙熹安 中国国防报 2025年02月25日 15:20 北京
今年1月,美海军作战部长办公室发布年度战备报告,正式确认F/A-18E/F“超级大黄蜂”战斗机基于9枚空对空导弹配置的新作战编号。这一战术革新始于去年以来美海军在红海地区的作战经验,标志着美军舰载航空兵应对新型空中威胁的战术体系进入新阶段。
美军航母上的“超级大黄蜂”。
应对无人机群威胁的“战术配置”
美海军对5枚AIM-120先进中程空对空导弹与4枚AIM-9X“响尾蛇”近距格斗导弹的组合配置确认新作战编号,本质上是对“超级大黄蜂”武器挂载方案的战术优化。通过启用该机外挂翼下2号和10号挂点挂载AIM-9X导弹,此配置将使空对空导弹携带量从常规的6枚提升到9枚。这一调整的直接动因来自2023年末以来,也门胡塞武装对美海军航母舰队持续实施的无人机群饱和攻击战术。在2024年4月的一次拦截作战中,部署在美海军“艾森豪威尔”号航母上的VFA-105战斗攻击机中队,曾在单次任务中打光全部空对空弹药。作战中,红外瞄准吊舱与中线副油箱搭配使用构成这一配置的技术支撑。其中,AN/ASQ-228先进前视红外吊舱提供的被动探测能力,使得“超级大黄蜂”在电磁静默状态下仍可保持对低可观测目标的追踪能力;红外/电视双模传感器与机载雷达保持数据交互,可将目标识别距离扩展至传统雷达系统的120%。挂载副油箱的“超级大黄蜂”执行半径740千米(400海里)的舰队防空任务,此时9枚导弹可支持对抗3至4个无人机群组的拦截需求。这一配置的战术价值在2024年1月9日的红海拦截作战中得到验证。当天,“艾森豪威尔”号航母的舰载机联队与护航舰艇协同拦截包括无人机、反舰巡航导弹和弹道导弹的混合攻击群,其中“超级大黄蜂”机组使用AIM-9X导弹击落5架自杀式无人机。此次作战促使美海军武器系统司令部加速推进“超级大黄蜂”的外挂点适航认证,将原本需要18个月的测试周期压缩至6个月内完成。
经济适用的多任务作战平台
作为美海军现役舰载机中队主力战机,“超级大黄蜂”自1999年服役以来,通过持续升级保持战术优势。该型战机的设计理念源于冷战末期的多任务平台需求,旨在取代F-14战斗机的同时,兼顾对空作战与精确打击能力。与F-14战斗机相比,“超级大黄蜂”的机身增大20%,燃油量增加33%,使其在保留经典气动布局的前提下作战半径达到800千米。另外,“超级大黄蜂”BlockⅢ型改进方案集中体现了该型战机的升级潜力。例如,配备分布式瞄准处理器网络与战术目标网络技术后,该型战机可以担任空战节点的信息中继角色,实时处理来自E-2D“先进鹰眼”预警机与水面舰艇的传感器数据。2024年美军VX-9测试中队的“超级大黄蜂”展示了挂载4枚AIM-174B导弹与3枚AIM-120导弹的组合战力,将该机的拦截边界进一步向外延伸。
维持“超级大黄蜂”战斗力的另一重要因素,在于其较好的运维经济性。据介绍,“超级大黄蜂”的单机每日维护工时比F-14战斗机减少60%,发动机更换仅需4人20分钟即可完成。在“艾森豪威尔”号航母上部署期间,其舰载机联队在持续8个月的高强度部署中,维持着较高的任务出动率。
美舰载航空兵力量的“倚重”
目前,美海军航母舰载机联队的装备结构呈现鲜明的“高低搭配”特征,这种配置模式体现出美军在应对复杂战场环境时的作战考量。其中,F-35C战斗机承担穿透性制空与隐蔽打击任务,“超级大黄蜂”负责舰队防空与高强度消耗战任务。这一分工在去年红海反无人机作战中已得到验证。F-35C战斗机凭借先进的分布式孔径雷达系统为舰队提供全方位早期预警能力,“超级大黄蜂”依托充足的弹药携带量执行持续性拦截任务,两种战机形成相辅相成的配合作战模式。除了执行无人机拦截任务外,“超级大黄蜂”还具备多样化任务能力。该机可以挂载AGM-88G反辐射导弹执行防空压制任务,也可以携带总重达2177千克(4800磅)的联合直接攻击弹药实施纵深打击。正是基于这种多任务能力,“超级大黄蜂”在福特级航母的舰载机配置方案中占据55%的编制比例。即便在F-35C战斗机全面列装后,“超级大黄蜂”仍将保持40%以上的编制比例。
面对未来战场中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威胁,美海军已经为“超级大黄蜂”规划了明确的技术升级路径。目前正在测试阶段的IRST21红外搜索跟踪吊舱预计将大幅提升该型战机的作战性能,使其对隐身目标的探测距离延伸至90千米。BlockⅢ改进型号的服役寿命已延长至1万飞行小时,确保该型战机可以持续服役至本世纪四十年代后期,实现向下一代舰载机的平稳过渡。
“超级大黄蜂”的持续现代化升级,体现了美海军“渐进式”装备发展模式。即通过对现有作战平台进行深度改进和性能提升,在控制成本的前提下保持技术优势。随着无人机拦截等针对性战术配置方案出台,“超级大黄蜂”将实现从传统多任务战机向应对新型不对称威胁的专门化作战平台转型,凸显出该型战机在美海军舰载航空兵力量体系中的重要地位。而通过持续优化现有平台的作战能力,美海军不仅确保当前的战术优势,还为未来高端作战平台的研发争取了缓冲期。
来源:中国国防报微信公众号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8xtlqwbzjk4TCWLxBU54Uw
发布于:北京市通盈配资-炒股杠杆实盘-线上配资网址-我要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